© Copyright 2020 上海祝梦游乐场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28331号
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实施路径
2024-11-12 Jegoplay季高集团
CFCI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1996年的联合国第二届人居环境会议。同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制定了“国际儿童友好型城市方案(CFCI)”,提出将儿童的需求纳入城市规划中。


自1996年至今,全球已有近50个国家积极响应,3000多个城市和社区积极参与CFCI计划,包括伦敦、巴黎、慕尼黑、温哥华、哥本哈根、首尔在内的900多座城市(社区)被认证成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同时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CFCI目标指引下,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各自的行动方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为: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的结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引导政府制定一系列的行动计划,让城市环境更适合儿童生活、成长。



国际实践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及实践要点



为改善儿童生活品质,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积极致力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有比较明确的政策保障、政府行动逻辑和责任落实体系,城市实践要点集中于交通出行、开放空间、住房与设施以及儿童参与四个领域。


国外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实践要点

摘自《国外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实践经验及启示》,深圳城市研究



我国探索



政策指引下逐步完善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体系



2021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城市规划,并将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列入“十四五”期间的重大工程。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2 部门印发《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这份纲领性指导文件标志着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步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2023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进一步明确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建设和适儿化改造要求,努力为广大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实施手册


《实施手册》提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在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


儿童友好空间体系建设要点



初探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实施路径



2015年开始,国内少数城市开始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其中长沙、深圳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北京、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陆续跟进。以深圳为例,2016年以来,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与规划院、建筑师和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合作,创新探索了一条从战略引领到项目落实的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建设机制,形成了“编制市级行动计划-明确空间建设任务-落实责任部门-编制在地化实施方案-选取试点项目”的全流程规划体系。


深圳市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国际上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尚无统一标准,其建设过程是在同一目标引导下,各个国家/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其最优的实现路径。国外的完整实践路径可归纳为“成立地方指导委员会—编制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在城市空间和社会领域付诸实施-促进儿童深度参与-动态监测和评价-完善相关法律、资金和制度保障”。对于我国来说,既要汲取国际经验,又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之路。


我国儿童友好空间实施路径(作者自绘)



创新借鉴



德国雷根斯堡市——为儿童制定在城市中玩耍的总体规划



雷根斯堡市是欧洲最具代表性的儿童友好城市之一,于2015年获得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儿童友好城市”称号。该市以儿童的感受与需求为起点,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搭建了“发展纲领―总体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标准”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框架,编制了“游戏总体规划”这一创新型规划,目的在于将建设儿童友好的游憩空间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结合儿童需求优化空间决策与建设标准,形成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


雷根斯堡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框架示意图 

摘自《 在城市看见儿童——德国雷根斯堡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规划上海SUPDRI


雷根斯堡市城市层面的“游戏总体规划”,提出“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开放空间”这一核心指标。在创建、升级、保护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开放空间,将单一游乐场转化为丰富多元的游戏空间系统。该市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系统建设经验对于我国未来进一步落实城市网络化游戏空间系统打造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借鉴意义。


雷根斯堡市儿童参与并讨论城市规划布局



结语: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建设的核心是以儿童参与为前提,在城市中构建一个体现儿童权利的空间体系,让儿童在一个愿意承担责任、帮助实现儿童权利的集体里成长。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的实践不仅仅在于儿童空间供给,而且通过儿童来建立一种与成人合作的长效灵活机制,发现儿童真实需求,尊重儿童权利,建立以儿童亚人群为“人本视角”的城市人文环境、综合服务和空间环境的供给,在整个城市范畴寻求儿童幸福水平的提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撰文:陈悦

审核:康晓彦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电脑端浏览
感谢您关注季高集团